核心提示:
人物名片 黄运特,1969年出生于苍南宜山镇,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9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英文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任哈佛大学英文助理教授,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英文终身正教授。
此图为黄运特教授
灰蒙蒙的城市
我又静悄悄地来了
像一只迷途多年的候鸟
寻找我曾日夜栖息的梦巢
不再拎一个篮球当座椅
而是一颗地球做薄礼
衣锦还乡
是几千年小市民的渴望
而我只想再看看
我们曾踏青而过的地方
初读这首新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徐志摩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这是位北大学子今年4月重游未名湖时,留下的诗句。他,就是从温州走出去的美国作家黄运特教授,一个在美国的高校里教授20世纪美国正统诗歌的诗人。他刚刚写就的英文原著《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陈查理传奇》(《Charlie Chan》)尚未出版,便已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奖,作品也将于今年8月在W.W.Norton出版社出版发行。
英语文学交错中选择
黄运特出生在苍南县宜山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乡镇卫生所的医生。“小时候,记忆力就特别好,对英语也有特别喜好。初中时,英文课本几乎每篇都能背诵。而对于写作的爱好,则是从小学的时候在父亲的熏陶下培养出来的。父亲喜欢在暑假的时候带我去看电影,每次看完都要求我写感受。”黄运特笑笑说,“相当于影评,但对小学生而言,写影评是比较难的。但正是这样,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
“在农村,学习英语条件有限,唯有一台收音机还能收得到英语的节目。一有空,我就躲在房间里,拉上窗帘,默默地听半导体收音机的英文节目,默默地背诵单词。中考的时候,我以苍南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温州中学。”黄运特说,“我是幸运的,进入温州中学,在九山湖畔,我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最美妙的文学世界。”
“温州中学的吴云章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我至今都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他给我们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模仿着朱自清的动作缓缓地讲述文章的意境。我第一次感觉到,一篇散文可以如此优美。后来我上了北大,听了很多名家的文学讲座,都没有一堂课能让我记忆这么深。”喜欢上文学的黄运特,只要有空就读很多文学作品,尤其喜欢唐诗宋词。因为英文成绩突出,到了高三,当时的语文老师张鹤熊认为黄运特英文好,又喜欢文学,那将来应该去当外交官,通过这份职业的阅历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结果黄运特顺利被保送上北京外交学院。
就在离高考只剩18天的时候,黄运特后悔了:“北京大学毕竟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如果能上北大,那我的大学经历会跟在外交学院完全不一样。”
“一开始我是有希望考上北大的,但是因为有了保送的名额,其他同学都在复习应考时,我却在打篮球,完全放松了。”心里没底的黄运特仍打算搏一搏。他放弃了保送名额,重新拿出课本,经过18天冲刺,以温州地区外语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英语系。不过高考期间的经历对现在的黄运特还影响颇深,他说:“我现在仍常常做梦,梦到高考考到一半,时间突然不够了,被吓醒。”
中国美国差异中沟通
1991年北大毕业时,黄运特获得了公费出国名额,前往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攻读英语文学硕士。还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就将美国意象派大师级诗人庞德的诗,首次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钱钟书曾说过,诗歌是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就是说诗歌翻译起来是最困难的。然而黄运特有个优势,他是中国人,而且深谙中国古代诗歌,而作为一名英语文学专业的学者,他对美国文学的历史也有深入研究,所以黄运特希望自己能将翻译过程中被一般人删除、过滤的东西重新找回来呈现给读者。
一个中国人从事美国文学的教学工作,同时游走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这给了黄运特以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体验。
不久前,黄运特完成了他的纪实英语文学作品《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陈查理传奇》(《Charlie Chan》)。黄运特介绍说,华裔侦探陈查理,是美国二十世纪影坛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本纪实文学书从陈查理真人写起,交叉着描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历史,美国早期电影史,好莱坞的东方热,中美文化交流史,以及作者本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寻找陈查理踪迹的经历和感受。本书还没有正式出版时,就已经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关注,著名书评家Jonathan Spence (史景迁)说:“这是一部独辟蹊径,令人陶醉的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中西两个侧面探讨中国人的经历的崭新方向。此书将彻底改变我们怎样叙述这个争议不绝却又扣人心弦的故事。”而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畅销书作者Stephen Greenblatt则如此评价:“此书融历史,文学,电影,以及个人经历为一体。黄运特的文笔具有一种罕见的感染力和超人的机智。”
据介绍,此书预计今年八月份出版,现已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奖。获得如此高规格的美国文学奖提名,黄运特无疑是温州第一人。(翁卿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