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温州市侨联 > 侨联动态

南怀瑾故居张挂白灯寄哀思

2012年10月08日 14:30:07来源:温州日报字体:
核心提示:

  昨日,温州书城里,工作人员将南怀瑾先生所著的书籍摆放在显眼位置并放上菊花以示缅怀之情。刘伟摄

  故土深情,无限追思。在南怀瑾家乡乐清市翁垟街道,乡亲们自发前往纪念馆,拉起横幅怀念赤子;在南老故居前,挂上一盏盏白灯笼,过往乡亲静默哀思;文化界人士相邀座谈,家乡文人们缓缓叙述,记忆里的南师更丰满……在我市组织开展系列追思活动的同时,社会各界也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追忆南怀瑾,以思为寄存续南师心怀。

  故居,张挂白灯寄哀思

  得知南怀瑾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地团社区的南老故居昨天成了乐清翁垟街道乡亲们寄托哀思之地,人们纷纷自发前往其故居,共同缅怀乡贤。

  “旋经代嬗变五六十年后,父罹世变,未得藻雪,老母百龄,无疾辞世,虽欲归养而不可得,故有此筑。”乐清市翁垟街道地团社区“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门口的一块石碑上至今留着南老的一封亲笔信,向乡人讲述自己游学经历和恋乡深情,言语间无不透露着无奈和遗憾。活动中心便是南师故居所在,1995年,古稀之年的南老出资512万元重建故居,并扩建成为活动中心,供父老乡亲娱乐休闲所用,更亲自题写了“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十个大字。

  挂起白灯笼、打出悼念横幅……南老走了,昨日的文康活动中心格外肃静,被哀伤包围着。得知南老去世的消息后,附近五个村老协的老人们自发前往故居清理、大扫除。附近乡亲们也自发前来悼念南老,二楼的展示厅保存着南怀瑾的一些著作,以及他发起、参与修建金温铁路的历史资料,他求学、从戎等生平介绍。村民说:“大家都十分感念老先生对家乡做出的贡献,也十分惋惜失去了值得尊敬的长辈。”

  地团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锦江告诉记者,当地政府打算为活动中心更新老设备、增设藏书阁,增加南老的资料,让故居成为人们了解南老的窗口。

  故人,分享点滴忆南师

  笔墨酬唱的谦逊,课堂上的风趣幽默……昨天下午,乐清文化界人士召开的座谈会上,家乡故人感念南师谦逊、踏实的治学品格。

  南师博闻广识,但为人却谦逊温和。乐清市社科联的张炳勋回忆起与南老先生的一段翰墨因缘。他曾见乡贤写过一篇南怀瑾之父南仰周先生的像赞,便给南老写信。南老收到信后,大为惊喜并嘱咐他,将所见行状写成一篇文章。“我当即遵办,我把文章寄给他并征求意见,他只是把‘南怀瑾居士’中的‘居士’二字改成‘先生’,谦逊如此!”张炳勋说。

  德力西集团文联主席卢友中曾两度聆听这位大师讲国学,南老的风趣令他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南老的开场白极富幽默,‘我的自我评价,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乐清翁垟镇文化站站长叶旭艳与南老同村,前年中秋,他受邀参加太湖大学堂的中秋晚会并表演南拳,会后南老也兴致勃勃给他秀了自己的功夫,像一位亲切的长者。不想今年中秋,却是送别之时。“身体并非生命之本,他活得大自由大自在,现在可以歇歇了。”前晚,南老荼毗仪式之后,南老秘书马宏达特意发来这则短信。

  故乡,追忆乡贤话感恩

  在网络上,温州的晚辈们纷纷为德高望重的乡贤点起一盏小烛灯,感怀南师的丰功懿德,感恩南师留给家乡的财富。网友“renzo_enigma”在微博中历数南老传奇,而后感慨“实乃乐清古今第一大师。乐清值得骄傲的不是经济成就,而是南大师。”网友“幸福来自内心的宁静”在中学时便听闻南老催生金温铁路的故事,在微博中直呼:“南怀瑾老先生是我们温州的骄傲。”

  南师留给乡里的财富,是他恋乡的情谊。“南老跟很多在外温州人一样,都是温州游子,都很恋乡。”2003年我市召开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谢庆全跟随市领导前往上海邀请南老,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南老的大儒风范,而是这位少小离家的长辈对晚辈后生的亲切,对鱼生、泥螺、臭菜蕻等家乡味道的怀念。

  南师留给乡里的财富,更是他对家国的大爱。“他后来没能回家乡,但家乡的事情他比谁都清楚。”香港温州同乡会顾问陈松青说,南老身上有着天下温州人共通的乡情,但他关心家乡的方法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期待温州能多干实事,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传承培养上做实事。

  从台湾报纸看到消息,在台温州人尤其难过。“我们也要像南老一样,关注家乡,对家乡多做公益的事情。”在台湾长大的温二代蔡之贯在电话里表示,要将南老的影响融入到行动中。

  不仅温州、温州人须铭记南老恩情,中国和平统一也不会忘记这位历史亲历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喝水不忘挖井人。”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潘一新如是感慨:南老虽然不是统战人,但以密使身份架起沟通两岸的桥梁,促成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可谓两岸破冰的幕后英雄。“南老是温州人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潘一新说,这位大儒、大学者爱国爱乡的品格昭示着后人,值得后人缅怀。(施华泽)

关键词:

编辑: 张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