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摄
从车水马龙的市区驱车,到文成县南田镇驮湖自然村不到两个小时。走进位于该村的“水云见·源”,映入眼帘的是水雾氤氲的绿水青山,通往民宿的石碇两边,是鸟叫蛙鸣溪流的自然协奏曲,都市的喧嚣瞬间远离。
刚接待完一批游客的民宿主邹周璇热情地迎了出来:“欢迎来森林氧吧深呼吸!”从一名归国侨商,到乡村共富带头人,邹周璇正在驮湖村描绘自己心中的共富画卷。
第一次合作很“意外”
驮湖自然村,位于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西南方向。由于耕地少,交通闭塞,青壮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留下的百余人多为中老年人,村庄逐渐沉寂。2010年前后,旅居海外多年,精通民宿产业的邹周璇决定回国创业,经过多次考察,他相中了驮湖村,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开发民宿群极具潜力。
邹周璇本人提供
“水云见·源”的原型,是驮湖村的一间老屋,屋内破败,屋外荒芜,需要大规模翻新重建。可当年进村仅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外购的建材根本运不进来,原定工期一拖再拖。一筹莫展之际,邹周璇突然灵光一闪:“要不我们就地取材,用木头建吧!”驮湖村原本盛产木材,早年间村民都以贩木为生,现在仍有按季伐木售卖的传统。
在村“两委”的联络下,村民们运下大批原木材料。邹周璇请当地村民一同参与民宿建设,最多时有60多人。“可以说,‘水云见·源’的一房一瓦都是我和村民亲手搭起来的,这间民宿倾注着我和全村人的心血。”最后竣工时,他和参建的村民在民宿前合影留念。
就是这次“意外”合作,邹周璇和驮湖村村民迅速熟络起来,“住在村里的人我都认识,‘水云见’每年的改造修缮工程也都包给他们,有他们帮忙,我很放心。”
除了当年建设民宿的几百万元建材费和工时费,驮湖村每年还能收到上万元的民宿租金,“水云见·源”成了驮湖村的增收之“源”。
民宿变身“带货平台”
凭借邹周璇的人脉,“水云见·源”还是当地农特产品最大的“带货平台”。
“因为进村不方便,过去我们村种的杨梅,都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收购商。”村民李英绿说。如今,借力民宿,村里五分之一的杨梅直接邮寄外销。邹周璇说:“上海、江苏来的游客对文成农特产品很感兴趣,去年光是糯米山药我就卖出去1吨多,还有上千斤的蔬菜、大米、杨梅。”
通过水云见卖的农产品,邹周璇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有时还会帮村民去讲价、联络客户,品质好的杨梅通常能卖到每公斤50元左右。就这样,民宿为驮湖村农特产品搭建了从“田间”到“云端”的对外贸易的“朋友圈”,破解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局。
邹周璇本人提供
如今,村民都称邹周璇为“老板”,他不仅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带头人”,还是帮助乡里乡亲的“当家人”。
2019年,在民宿工作的村民张凤军感到身体有些异样,便去文成县人民医院检查,可从未读过书的她看不懂检验报告,就把报告带回给邹周璇帮忙看看。
“宫颈癌!”他差点喊了出来。张凤军说:“那天晚上,我看到老板一直在打电话。他让我放心,说已经联系了市里的医生。”第二天一大早,邹周璇带着张凤军一家,驱车前往市区医院,所幸发现及时,通过半年多的治疗,她已重回工作岗位。
今年受疫情影响,民宿的生意不如预期,但邹周璇旗下的民宿不减薪、不减员。邹周璇说:“我想留下一片望得见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我会继续扎根在这里,为驮湖村的发展添砖加瓦,亲历亲见一个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