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64次会议期间,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宣布湿地城市认证计划新增31个城市,此次计划新增湿地城市认证名单中,中国共有9大城市成功入选,温州榜上有名。
“国际湿地城市”由《湿地公约》认证,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此次获得湿地认证的城市将于2025年7月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得到正式认可。
作为“浙南水乡”,温州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全市共有22.33万公顷、类型齐全的湿地,面积位列浙江省前列,是鸟类天堂、贝藻王国。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1.09%,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持续提升。国家林草局调研组曾多次来温实地检查指导,对温州的湿地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24年6月,国家林草局决定正式向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提名温州市参加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近年来,温州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向好。在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过程中,温州坚持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南麂列岛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继西溪湿地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湿地,也是浙江省第一个海洋类的世界级湿地;龙港新美洲湿地成功申报为国家重要湿地。目前,温州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在全国率先成立地市级的红树林研究中心,全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落户温州,“温州打造红树林‘北进桥头堡’”做法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湿地管理保护是系统工程、复杂工程、长期工程。温州积极完善法律体系,推动湿地保护专项立法,《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已于2023年8月1日起施行。在市县两级成立专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推行“六督”机制,创新打造“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问政平台,切实保障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保护治理,温州近年多见各珍稀鸟类,三垟湿地、洞头南北爿山也相继获评浙江省观鸟胜地称号。
在保护湿地的同时,温州还深入挖掘湿地的经济价值。依托湿地公园的治理成果和优良生态,科学引导布局康养休闲、现代农业、滨海旅游、夜间经济等业态,谋划打造瓯江“温州时尚外滩”、飞云江“云江水韵休闲带”等湿地经济特色金名片。将重点湿地保护建设与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联动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品牌,有力带动了周边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