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基础设施新增建设用地超5000亩;工业产业空间扩容超去年一半;山区海岛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200亩,保障民生及产业补短板项目……为推动全市经济稳进提质,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助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强化自然资源全要素保障、保障民营企业用地需求、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等五方面20条举措,切实增强民营经济活力。
加强资源全要素保障
重大基建用地新增超5000亩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温州着力统筹土地、海洋、林地及矿产资源全要素,根据企业项目的不同体量,分类分层分级予以精准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及早落地。
2025年,计划争取10个以上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18个以上项目列入省“百大项目”,确保重大基础设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通过积极争取,目前我市已成功纳入省百大攻坚清单项目18个,总用地面积8445亩,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三,投资额970亿元,居全省第一。
此外,加强海洋资源立体复合利用,全年保障各类项目用海1万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争取林地占用定额指标3000亩。做好矿产要素资源保障,优化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方式,实现重大项目用矿应保尽保。
优化企业拿地服务
工业用地规划拓展到36万亩
民营经济是温州“经济大市挑大梁”的坚实基础和特色优势。为更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谋划推动产业空间扩容,将工业用地规划空间从22.7万亩拓展到36万亩,增幅全省第一。
在此基础上,温州紧盯企业所需所盼,持续放大政策效应。联合经信部门实施“数据得地”3.0改革,全年保障工业用地(用海)2万亩,让好企业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突出节约集约导向,以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主抓手,支持企业通过自主改造、合作开发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全年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清理1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万亩。大力推行“工业上楼”,对工业地块容积率指标,原先按省自然资源厅文件一般不得低于1.5,该通知进一步明确在详细规划中设定为2.6,并可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通过通则论证提高至3.0,有效激活存量空间,推动产业“立体增长”。对符合条件的工业用地新扩建生产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不增收土地价款,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助力企业增加产能。同时,该通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专项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中小民营企业项目,精准滴灌民营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
带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强城行动”,温州提出要深化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管理,完成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8个专项规划报批,强化瓯江沿线等重点区块风貌管控,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以城市发展带动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缩小“三大差距”,温州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允许在符合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城乡融合、旅游开发等需求,在边界外布局少量建设用地,增强空间灵活性;同时,完善村庄规划管理,制定“通则式”规定,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排山区海岛县12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民生及产业补短板项目。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此外,温州持续细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举措,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如优化用地预审和成片开发方案审查,实行随报随审随批服务,确保重大项目用地报批高效推进。如深化“滚动审批”“用林用草联合审批”等增值服务,纵深推进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用海项目“验收即领证”改革,提升审批效率;推广“智慧登记”模式,实现抵押登记线上办理、“跨省通办”,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利度。